文章摘编如下: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不能算是失败,但也不能说是成功,从大会所达致的协议看来,我们只能用四个形容,就是聊胜于无。
比如说英国的首相卡梅伦态度就很积极,提出了英国的一些具体措施。这种努力中国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代表团的团长谢振华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坎昆会晤的场面,那潘基文也表示中国的积极努力,使得谈判在日美公然倒退的情况之下,仍然取得了进步。
日本他说我们要不遵守京都议定书,我们要遵守哥本哈根协议,这个哥本哈根协议,跟京都议定书最大区别就是哥本哈根协议意味着这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这么一个约束性的,没有约束的这种协议,这是发达国家最想要的,那么这个京都议定书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就是日本的一个倒退。第三点大国跟小国之间,仍然在这样一场全球新的治理结构的努力当中,保持着谈判的进展,这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突破,有了这三点突破我们相信大会在未来的两天,也是在最后的阶段里面,一定会取得一些积极的进展。那么美国这个谈判代表的说法就更让人生气了,美国人的说法是我们要履行减排承诺,但是要有国内相关立法的支持。这个问题是我们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认为根本不可能谈判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坎昆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很多国家我们看到了已经鲜明的阐述了自己的立场。
但是我们想虽然日美有了这样公然倒退的姿态,整个气候谈判的进程,不能也不会被他们所操纵,谈判的主流仍然是努力取得突破。三个突破是什么?很简单,第一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比如说77国集团加中国提出的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的一些教育培训方面的相互的支持,已经成为这次坎昆大会,大家共同达成的一个第一个共识。按照国外经验,环境税是逐步加价的。
此外,环境税制度设计的最终意义考评也在争议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并不明确,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也不清楚,这些问题都是环境税制定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环境资源[0.06 -4.84%]税收体系研究的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介绍,此次环境税将以独立税种的形式推出,征收方案大体上就是人们所说的费改税,即由我国现有的排污费改进而来。资料显示,德国是对废水征税较早的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征收水污染税,开征第一年的税率为每污染单位12马克,以后不断提高,在2007年其税率已达到了每污染单位35.9欧元。
多方逐利加速 千亿蛋糕难分由于巨大的利益,让开征环境税重新陷入了一场拉锯的争斗当中,这其中既有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纠结博弈,也有中央部委之间利益的重新划分。即是否是某些部门基于自身利益而产生的征税冲动?征税是否能量化出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整体税负不调整(不减少)的状况下,征税是否仅仅体现对企业的增量加税,而无法体现环境经济政策对企业所应有的激励作用。
以达到谁污染,谁缴税的目的。这一切,或许将导致这个被寄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税种,继续难产下去。但是,受相关排放监测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开征一个新税种对决策层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
在税款的归属明确提出归属地方收入。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表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压力巨大,环境税的出台显得尤为重要。马中则表示,一个新税种的开征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个环节征收的税收会扩展到其他阶段,影响到经济中的各个环节,所以,开征新税种或政策的调整都应该慎之又慎。而锁定的范围是,包括SO2、废水和固体废物在内的3种污染物和二氧化碳。
粗粗看来,环境税的征收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了。环境税开征初期,税率设计还比较低,测算下来,相关税负水平基本与目前的排污费相当。
尤其还未获得其他部委的认同。我国要想出台完善的环境税制确实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但初期的‘费改税必须在十二五出台。
各部委不要局限于部门利益,而要加快协调步伐,推动环境税出台。但该方案的诸多操作内容上,还存在争议。实际上,由于环境税体系复杂,牵涉的国家部委众多,仅仅是污染物排放税和碳税这两个税种,涉及到的部委就至少有6个,除了财政部、国税局和环保部之外,还有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住建部。近日,有媒体报道,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环保部三部委拟定的环境税方案已成型。马中解释说,环境税的设计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实践中的可行性,从理论上讲,环境税应把很多污染环境的行为、产品等纳入课征范围。按照方案给出的建议税率:SO2和固体废弃物的税率为2元/公斤,废水(污水)的税率为1元/吨,CO2的税率为10元/吨。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就有相关部委提出意见:方案只明确了财政部门、环保部门和税务部门的职责,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并未体现。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环保专家表示
这意味着,明年的谈判任务将十分艰巨。解振华会后表示,在此次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与各国媒体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各国媒体对会议情况和中国代表团的相关工作做了及时报道,为本次会议取得成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各国部长们为谈判提供了积极的政治指导,有力地推动了谈判。解振华强调,中国代表团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将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一如既往地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会议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推动气候谈判进程继续向前,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信号。解振华指出,坎昆会议未能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我们期待着各方拿出高度的政治意愿,在南非德班会议上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建立有效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技术转让、适应等机制安排,圆满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的谈判任务,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进程向前推进一大步。二是就适应、技术转让、资金和能力建设等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谈判进程继续向前,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比较积极的信号。
在谈判过程中,各方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中方将继续为此做出积极努力。
我们对媒体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今后与各国媒体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确保谈判进程的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缔约方驱动,是各国代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特别关注的问题。
东道国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精心安排,努力保持谈判进程的公开透明和广泛参与,为各方创造了充分沟通和磋商的良好平台,为会议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服务,使得此次会议总体上得以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进行,为推动谈判取得成果发挥了独特作用。我们对墨西哥政府的出色表现表示祝贺,同时也对秘书处的积极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
就本次会议的结果而言,一是坚持了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确保了明年的谈判继续按照巴厘路线图确定的两轨方式进行。当地时间2010年12月11日凌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闭幕。解振华表示,中国代表团对墨西哥政府和人民为举办气候变化谈判坎昆会议作出的努力,以及为各国代表提供的周到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77国集团+中国的一员,中国代表团全面、积极、深入地参加了坎昆会议各个议题的磋商,并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和与发达国家的对话,支持主席国为确保会议公开透明和广泛参与所做的努力,广做各方工作,为坎昆会议按照巴厘路线图达成平衡的成果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
在会议伊始,各方均表示了推动会议取得成功的良好政治意愿,期待着巴厘路线图谈判能够在坎昆会议上取得平衡的结果,为今后的谈判奠定坚实基础。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会议闭幕全会上发言,阐述了中国代表团对坎昆会议的看法
不过,坎昆大会未能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决议案文均衡地反映了各方意见,虽然还有不足,但中方感到满意。
决议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保了明年的谈判继续按照巴厘路线图确定的双轨方式进行。坎昆会议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宣布:我们还在做最后的努力。